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!
000
"40亿6000万,成交!”随着槌声响起,广渠路15号地的成交价格最终定格在40.6亿元,中化方兴公司缔造了今年全国的新"地王”,同时也刷新了北京公开出让土地的最高总价纪录。
疯狂竞价、"地王”接连刷新……这一切不禁让人们忆起了两年前那疯狂而又苦涩的"地王”年代。2007年诞生的"地王”们因2008年楼市低迷陷于"赔本赚吆喝”的境地。今年频出的"地王”会不会重蹈覆辙?土地市场又是如何从不温不火骤然达到沸点的?
土地市场重回"地王”年代
中化方兴地产犹如一匹黑马,在中化方兴地产"一往无前”的姿态下,两大老牌开发商、财大气粗的SOHO中国和保利地产不得不败下阵来。
在6月30日的拍地现场,中化方兴在竞拍后期几乎完全不顾价格,只要看到有竞价的,就毫不犹豫地举牌压过,完全没有其他开发商低头不停计算土地价格的过程。
这种疯狂而不计成本的竞价让现场一位参与竞拍的开发商大呼:"今天的土地市场又回到了两年前。”
两年前的2007年夏秋,一场"天价造'地王’”的狂潮席卷大江南北,35.02亿、44.04亿、72.4亿、92亿,在那些惊心动魄的槌声中,各大城市的"地王”们竞逐天价:"纪录被频频刷新”、"面粉贵过面包”、"开发商大举囤地”……
"只要有钱,开发商永远有拿地的冲动。”北京联达四方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杨少锋如是感慨。
2007年一年内,全国诞生了大大小小20余个知名"地王”。当时,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称,地价指数在2007年三季度达到了最高点。
至2007年底,房地产已经脱离了市场规律,政府收紧口子,房地产骤然降温。曾经轰动一时的"地王”面对2008年持续低迷的市场逐渐沉寂。房价回落后,天价地已失去了滋养的土壤,多数"地王”
编辑: